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反思 >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通用8篇)
手机版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通用8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5.75K 次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投掷轻物》教学反思(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通用8篇)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1

“持轻物投远”是小学二年级投掷内容中的一个,它主要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和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把投掷内容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更好的掌握了知识,巩固了技能。首先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用手中的报纸来制作活动材料,进行热身活动。

学生们有的用报纸做成一辆小飞机,当起了小小飞行员,还有的同学将报纸团成一个纸球用来自抛自接和互相抛接的游戏活动,他们一边玩,一边练,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生机勃勃,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我建议同学们进行一场投掷纸飞机的比赛,我也加入了其中,并且我和大家一起选出比赛的小裁判,让他们做出公正的判决,让比赛更加公正。学生们进行练习的兴趣也更高了,纷纷要和我比赛,本组的同学更是为我大声加油,在比赛的过程中我顺便选出了一些投掷动作好的同学,在比赛结束以后,我就请这些同学进行示范,并且讲讲他们的动作要领和体会给大家。在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之后,我归纳了投掷的动作要领给大家,让大家开始本课的内容持轻物投远,学生在进行练习动作就掌握的快多了。

在第二个游戏活动中用轻松有趣的地滚击球来让学生进行活动,做到了一物多用。这样一节课学生愉快的进行了下来,我们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这样才能把课上好。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2

投掷是一年级体育投掷教学中的一项,它主要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和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把投掷内容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更好的掌握了知识,巩固了技能。

首先通过热身运动让学生先放松肩部、颈部以及上肢活动,在肢体拉伸后再进行教学。由于学生教学条件有限,我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沙包,利用沙包进行掷远练习。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议一议,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讨论怎样才能掷的更远,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分享着自己仍沙包的经验。

二动作讲解,请出动作标准,投掷较远的同学为大家示范,同时讲解具体的动作要领。

三我能行,利用比赛的形式,分小组进行比赛,看谁动作标准,并且投掷的较远,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参与比赛,并为其他同学喝彩。在紧张的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教学,学生对投掷的动作也熟练掌握。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小学水平一(二年级)体育课学习的重要内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玩起来”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玩中练习,玩中学,玩中创。下面就这点在本节课中的体现谈谈本人上完课后的反思:

一、玩中练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学习和实践”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玩开心纸棒”的小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玩得十分开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在下面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执行这种教学思想,无如是学习投掷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让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始终在玩,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老汉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他们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如贡凯平,徐志鹏、李雨檬等都表现十分特出。

二、玩中学

光玩不学是不对的,作为学生学习是他的天职。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玩,其目的都有要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弹射纸火箭,一个是甩小球。通过组织让学生玩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如周乃君、肖涵等。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三、玩中创

新课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本节课我在课的结束设计了一个“合作创新,愉悦身心”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把自己在本课中玩过的火箭、飞机、小球以小组为单位摆出了一个个有创意的图案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4

“持轻物投远”是二年级投掷项目中的一种,它主要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和上下肢协调用力的项目。我将游戏与体育教材有机整合,起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智慧的火花,活跃思维、训练技能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持轻物投远”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

一、生活情境,置身愉悦环境。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持轻物投远”一课在孩子们快乐地游戏中拉开了序幕。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只纸飞机,让学生自己当个航空员要让飞机安全降落在机场上。此时课堂一下就变得情趣万千,充满勃勃生机。

二、亲身体验,游戏贯穿始终。

重视体育实践,让游戏伴随着孩子们学习与活动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实践、游戏的过程。在飞机安全降落后我们进入主题“持轻物投远”把纸飞机变成一个纸球。看看谁的球抛的高,谁又能接住它。他们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着体育课的童趣、情趣、野趣之所在。

三、主动参与学习,互动其乐融融。

这个年龄的学生都喜欢跑动,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把学生以前已基本掌握的投掷教材“地滚小皮球”与跑的教材进行整合。引出课的主题投远。为了让学生能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我请学生当起“小裁判”,如在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玩“持轻物投远”游戏时,我和学生一起投纸球球,让“小裁判”做出公正判决。学生们争着和我比赛,他们已完全把我当成了“玩伴”,我也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感受到了师生间的那份真情。这时操场上学生、教师的肢体在运动;学生、教师的情感在升华,起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效果,充分体现“现代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体”的精神。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5

上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我上了一节《原地正面持轻物掷远》一课。这堂课在师父裘松杰老师,还有崔老师,李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整堂课上下来,总体课堂气氛活跃,老师融入学生之中,很是融洽,另外上课各个环节的`时间掌握也比较合理,学生的练习密度也很到位,我就反思下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上课时引起注意:

一、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让学生跑完步后应进行原地踏步,让学生稍微做下呼吸调整,而不是马上立正,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运动规律。

二、本堂课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技术教学,用听课的其他科目的老师来说就是让她来上这堂课她也能上,应该没有技术教学,体现不出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虽然这堂课不是新授课,但是技术教学还是要贯穿其中,强调正确动作,而不是为了扔而扔。

三、学生在练习时学生之间的距离太挤,导致课堂也很混乱。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孩子,我们体育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强调上课的纪律性,安全性,这堂课拿的是轻物,而以后拿的是沙包那不是更加危险了吗?所以任何时候都应该强调距离,强调安全。

四、比赛时游戏规则执行不到位,好几个孩子在进行接力赛的时候超过起跑线去接力,导致比赛完之后很多孩子都发牢骚,说谁谁谁犯规,而我当时还没有注意到,影响孩子的比赛积极性。

五、器材准备不充分,基本部分第三环节让学生去打山坡上的敌人的“头”——气球,应该换成氢气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也利于教师准备,不会造成那天上课的时候绑气球的绳子打结的情况。

以上是结合裘老师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反思,希望能对以后的投掷课有所帮助。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6

我所教的是一节一年级的《投掷轻物》课,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投掷轻物,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肩上屈肘向前上方投出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有接触,但对投掷技巧还缺乏经验,所以在这一节课目标实现当中有点难。本节课是运用羽毛球让学生去进行投掷练习,运用这些小器材使学生体验体育无处不在,让体育成为学生潜意识、习惯、生活的一部分。

在课的开始部分我发给学生每两人一个羽毛球,让学生自由地玩,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怎么玩都行,想怎样玩就怎样玩,看谁的玩法多,看谁的玩法新,越稀奇古怪越好。学生的运动欲望高涨,个个跃跃欲试。这一环节,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创造性地玩,玩出花样。在学生玩的基础上,老师在教学生尝试着运用他们刚才玩的动作来投羽毛球,也就进入了本课的主教材。

在主教材的学习中,主要是通过不断的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环一环逐步提高动作要求。先是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互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给学生引入“彩虹”这一情境,彩虹的形状是弧线状,我引导学生“用羽毛球画一条彩虹来连接自己与同伴”,提高了练习的要求,让学生在投掷中注意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弧度;接着是“投过橡皮筋”环节,主要是利用了排球场地设施,让学生在一定的距离上把手中的羽毛球投过橡皮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随后通过游戏运送物资,提高学生奔跑的能力,使学生上下肢得到均衡的发展。

结束部分我运用了放松游戏“抛物笑、接物停”,让学生在轻松而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通过不断的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下来,应该说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较高,至于动作的掌握程度我觉得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一味的强调动作要做的如何到位,只要他们有这个意识就可以了,更何况一节课下来,基本上的学生已经能做到肩上屈肘进行轻物投掷的动作了。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觉得我已经有较大的进步,老师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简直比吃了蜜糖还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而又肯定的评价,在今天这堂课上我总会对学生说:“你真棒!”“要是你的手再抬高点,出手速度再快点就更好了!”等等一些鼓励性的言语,当学生有了较好的表现时一定会给他们表扬与鼓励,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我一直觉得想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学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组织要合理、紧凑、连贯、严谨、严密。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在许多方面需努力争取有好的收获。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7

我所教的是一节一年级的《投掷轻物》课,在学生的大汗淋漓中完成了本次课的教学,夏天上体育课可能就是这样,稍微运动就会大汗淋漓,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学生跟我说:老师好热,我就笑着跟他们说体育课当然热啊,你看老师的脸上已经全都是汗,这时还会有个学生跑过来跟我比谁的汗多。我设计这节课运动量不是很大,没想到还是有同学说很累,一年级的孩子就是天真,就是他们天真的天性,才会让我时不时的停下来讲解注意事项。

这节课我采用羽毛球来代替垒球投掷,考虑到安全问题及动作定型问题,采用比较轻的器材作为投掷工具,一个羽毛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至于动作的掌握程度我觉得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一味的强调动作要做的如何到位,只要他们有这个意识就可以了。

本单元主要是投掷,投掷的几个主要动作出手角度和上下肢的协调性是重点,学生基本掌握肩上屈肘向前上方投出的方法,本节课以解决后一个为主。在课上我主要请学生体会在投掷过程中腿的蹬伸及上下肢协调用力。我设计了三个动作—蹲下投掷、直立投掷、正确动作投掷。让学生来体会三种动作带来的运动效果,以过关自测为主,远度没有太大的要求,主要学习动作技术。在后面的游戏环节我采用以团体赛的形式对练习进行巩固,游戏中游戏规则和方法对部分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偏差,导致游戏在进行过程中不是很顺利,多人团体项目的游戏赛,很容易出现因违规而出现的比赛违规,所以老师在评判时适当加以斟酌,尽量照顾到每一组,将公平竞争的思想灌输给他们。

说说上完课的感受:

第一:是觉的跟之前设想的有很大偏差,我的设计初衷是想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开始做到了,后面的环节我认为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第二:就是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品质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加以贯穿,比如:有个羽毛球打到头上,那位同学就会跑到我跟前跟我告状,这些其实都可以忽略不记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件大事。

第三:我自身教学姿态的问题,自己看自己的录像才突然有这样的感悟,语言的精炼准确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加强,这点在进行投掷练习时,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所以在过关时就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投掷。

第四:课的组织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加以改善,自认为本节课的组织不够严谨。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8

本课教学内容是助跑投掷轻物,是小学五年级体育课学习的重要内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玩起来"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创。下面就谈谈本人上完课后的反思: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快乐教学。无论是学习投掷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助跑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交叉部为此我专门设计上不同部署的投掷步练习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我在课的结束部分设计了一个“合作创新,愉悦身心”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根据游戏的器材、场地该创编规则,调节游戏的竞争程度,适应不同学生练习的需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这节体育课上完后的一个教学心得,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密度的掌控,学生掌握技术的反馈评价的及时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x3mw9w.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