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反思 >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手机版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77W 次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1

为了上好物理第一课,我上网下载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以及中国探月工程的相关视频,还有相关科学家的一些简介及主要贡献,另外还准备了相关力、热、光、电等一系列物理实验,学生的看的很认真,也很有兴趣,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妙趣横生的课程,但又是一门系统严密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多为难之处,在学生对教师和物理学科特点都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去接触难点问题时,势必对师生感情的交流和进入课程教学后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很大障碍,教师要做好难点分解与引导。这对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身的持久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而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初中物理第一课至关重要,即使花较多的时间,也要认真完成好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大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一些疑问激发出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就一条平坦之路。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2

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让其积极思维,使其表现欲望得以释放,从而获得成就感,并在情感能力方面得到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素养。因此,在课改中,我的工作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对此,我主要抓住几点内容:

1、认真备课。

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备课过程中,在我已熟知教材的基础上,我主要去准备一些能反映该节内容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比如学习《光的色散》时,我给大家播放“彩虹”的图片,带学生们有阳光的地方利用平面镜和水来观看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们从内心来认识白光不是单色光的知识,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又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在一个碗里放了一枚硬币,学生从侧面看,我移到他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时,再往碗里加水,学生惊呼“我看到了硬币”,从而牵动了学生欲解其谜的欲望。这样,从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用科学知识指点迷津,使学生上课时积极思维,乐于思考。

2、交流辩论。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必然有自己的思想认识,在课堂上,我让各小组在一起进行交流,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鼓励学生讨论,并让他们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且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辩论。对于小组合作,刚开始时,学生不适应,但经过时间的磨合,大部分同学能融入小组活动中,能主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互相帮助。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拿着一个漏斗和乒乓球,把漏斗倒置,用手把乒乓球托在漏斗的下面,问学生:若从管口吹气,松开手,乒乓球会不会掉下去?学生立即投入讨论中,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会掉下去。气流的冲击会让乒乓球掉下去。有的说,不会掉下去。说气流从漏斗与乒乓球的缝隙流出,流速大,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小,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因此,乒乓球上下方的压强差会把乒乓球托住掉不下去。通过一场辩论,再加上学生的现场表演,让同学们豁然开良朗,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严谨的思维逻辑推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明白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实践出真知。

3、互帮互助。

学生与老师待在一起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同学之间相处时间比较多,抓住这一特点,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帮扶,及时处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小组评比计划。小组测试均分为评价依据,由小组组长带头,注意帮扶本组学习弱的学生,使其不落队,让学生在竞争意识的刺激下,自发而又自觉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并有一定的课改收获。一个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也有其不足。在课改的过程中,也有让我棘手头疼的方面。比如:一些学生的闭塞性格在小组讨论活动中的影响,不善言谈导致小组合作效果的降低;还有的学生懒于动脑,不独立思考,直接拿别人的答案来完成自己的作业;还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借小组合作的机会闲谈,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效果极差等等。

新的学期又来了,我会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使课改不留于形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3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应该向生活回归,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虽然生活不等同于教学,但教学离开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猜想、实践或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使物理的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激发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学好物理的愿望。例如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习:为什么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告诉他们通过学习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事例上课开始就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却比直接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电阻器”的效果要好很多。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习物理。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4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1、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2、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笔者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5

本学期即将过去,作为初三毕业班的物理教师,我深感压力之大,形势之严峻。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两个活跃因素,回顾这学期的教学,我有很多感触:

1、这学期主要学习了电路和电路计算,一部分特别是中等和中下游的学生上课明显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学习物理非常吃力,究其原因是基础薄弱,连贯性较差,理解能力差,而电路的连接状态和连接方式,是电学的核心问题,学生对于这类的抽象问题,往往掌握不好其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2、语言表述能力的欠缺,生活阅历的狭窄是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不能抓住要点分析的根本,因而学生也就很难找到物理规律的本质。

3、过份的依赖于计算器,是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偏弱的一个根本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学中,要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给出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从感知上认知知识点、公式等;在习题精讲精练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技巧和方法,一题多解的思路引导,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2、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在现象解释和语言表述过程中,切忌不可替代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从课本中找出相关的,真正用好课本。

3、优生辅导势在必行,查缺补漏不可忽视,在计算过程中,要督促学生摆脱对计算器的依赖,提高解题的效率。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mexm5.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