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反思 > 《小小丰收会》教学反思
手机版

《小小丰收会》教学反思

来源:博文吧 阅读:3.01W 次

《品德与生活》课程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活动来完成。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核心和灵魂。在这节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形式生动、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活动,参与活动,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让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去构建知识,提升经验,锻炼能力。

《小小丰收会》教学反思

1、以生活为基础,精心设计儿童喜爱的活动

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智慧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道德品质的发展,是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实践生活。本教学设计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为设计基础,纵观教学活动的五大环节:了解秋天的收获;搜集果实;感知果实;学习分类,品尝果实……这些活动无一不来自学生生活,既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不是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生活的浓缩和锤炼。这节课学生在活动中非常高兴地去做这些生活中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事情,从而也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了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以儿童为主体,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我们精心设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绝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活动设计得再好,可是学生如果对活动的参与不是自觉自愿的,就往往既无智慧力量的发掘,也无情感的真诚投入,更不可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因此,只有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让他们直接参与到他们喜爱的活动当中,活动才会成功、有效。这节课我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做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获得体验,产生共鸣;通过探究性、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分类,自己创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创造的乐趣。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获。真正成为知识的自我建构者,学习领域的主人。

3、以教师为主导,丰富提升学生的生活

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学生是品德与生活课一贯坚持的方向,以儿童为主体决不表示教师在上课时让他们放任自流,而应该“该导就导”,要对儿童生活进行积极引导,使孩子的生活更有质量,更闪光彩。教师在学生积极活跃发言讨论时要不断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儿童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不能让它稍纵即逝,一定要会筛选,抓住并解决。这节课中,教师始终只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我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搜集秋天的果实,带着他们去观察秋天的收获,我和他们一起吃,一起玩,一起探究,一起体验。师生在这一节课中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把着力点用在提供学习资源,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经验,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lqkw47.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