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反思 > 《山丘上的约会》教学反思
手机版

《山丘上的约会》教学反思

来源:博文吧 阅读:6.49K 次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丘上的约会》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丘上的约会》教学反思

《山丘上的约会》教学反思1

本个绘本故事作者采用了卡通化的造型,夸张地强化了故事中两个主角的差异,不论在身高或体态上都不同。鹤和青蛙分别对未见面的笔友有着自己的期待:鹤以为青蛙是鹤;青蛙以为鹤是青蛙。这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搭建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背景,而这,也正是孩子理解故事并投入欣赏故事的关键所在、难点所在。一旦孩子对这种情节背景有所理解和感知后,就能轻松、流畅、自如地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一同遭遇,一起惊喜。理解故事中“当事者”的迷惑,体验欣赏故事的“旁观者”的明了,从容捕捉图画细节中的幽默谐趣。当孩子们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投入故事情境中的“当事者”和理解感悟故事的“旁观者”之间时——青蛙与仙鹤相约,孩子与绘本相约——绘本课堂,就这样活泛生动了起来。很戏剧化的是,正当玲玲(鹤)抬头猛往高处寻找将会从天而降的偶像时,男主角瓜瓜(青蛙)也正奋力地跳上山丘去赴约呢!故事中的主角虽然都是田野里常见的动物,但两者的外形、习性截然不同,所以见面的过程充满了曲折、趣味。

在自主观察和讲述中,教师主动的介入、夸张的表演带来了整个阅读活动的高潮。“介入”是让孩子在一连串捕捉理解的阅读间隙中,“退后”是放松享受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然而,孩子参与阅读的的情绪却这种“退后”中进一步“向前”,在情节发展峰回路转的关键当儿,我用自己的热情感召了孩子的热情,用自己的投入带动了孩子的投入。试想,如果在故事发展的中途让孩子猜“他们还会做朋友吗?”,那么意见不一的孩子们必将会在故事结果的呈现中收获不一样的心情:或得意,或沮丧,从而将故事中潜藏的有关“珍惜朋友”寓意的领会和理解削弱;另外,故事的完整性也在猜想的过程中有所肢解。反之,完整欣赏之后,建立在了解故事结局基础上的回味,则让孩子在集体中的共同表达中进一步从积极意义上思索与感悟。

《山丘上的'约会》教学反思2

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从一开始封面的导入,孩子们了解这个故事的人物,孩子的大胆猜测,使幼儿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他们为什么会约会呢?通过解读扉页,让幼儿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第二个环节我让幼儿集体阅读,这里培养幼儿关注阅读观察经验,对画面细节及角色形象。图画书阅读的特点就是图画及文字,因此我注重幼儿观察画面,从画面中来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第二个环节中,当我提问“什么是笔友”时,孩子们因为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很少有人回答,其实在课前我可以稍微渗透一下关于笔友的经验。我提问“瓜瓜把玲玲想象成什么样?玲玲把瓜瓜想象成什么样?”幼儿都能从画面中观察出来。但在了解信件的主要内容时,由于我念的太快,导致孩子不是很清楚他们约会的时间、地点及事情。其实在这里当孩子还不太清楚时我可以再解读一遍,而我却匆匆带过。在第三个环节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是真个活动的高潮部分。“谁先到约会地点”这个是一个矛盾冲突点,因为他们一个是飞去的一个是跳去的。“一开始为什么没有发现对方”孩子们都能纷纷举手回答,因为一个高一个矮看的方式不一样。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很喜欢说。

《山丘上的约会》教学反思3

这个绘本我在上之前,我试着以幼儿的角度不看文字,只看画面,认真翻阅过后我感受到了书本的趣味,这是一个非常诙谐幽默的故事,两个笔友要见面了!作者运用书本竖立时的直式版面,营造出他们见面时的“震撼”画面,令人拍案叫绝!也巧妙地表现了文字意犹未尽的趣味。我相信幼儿也是能看懂的,因此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师幼集体看大屏幕观察讲述以及幼儿在下面独立翻阅看书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两者比例以集体共同讲述为主,故事分两个部分,邀请卡为联系前后两段故事的发展点,前半部分我先让幼儿独立看书,并提出看书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事先也让幼儿尝试过翻看书本的前半部分,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却出现了问题,我发现有的幼儿直接翻到第9页,然后举手告诉我说:老师,我看好了!看来我的要求还要具体清楚,语言更要简练易懂,然而,不仅如此,我更发现孩子们快速得翻阅着,有的早早就好了,有的则前后乱翻,毫无顺序,幼儿只是翻书,而非真正的看书,而且看书的习惯也没有很好的养成。

因此第二次幼儿单独翻阅书本时我要求更细,并随时指导,越看到后面幼儿就觉得越发有趣,有的甚至笑出了声音,看来他们有点看懂了,接下来就是要引导幼儿正确观察的角度,观察什么是幼儿看懂书的重点。在这里我并没有照文字念,而是以幼儿理解的用自己语言表述的话来总结并帮幼儿进行一个梳理和归纳。

但是在最后一个环节整体欣赏故事却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开展,这是一个遗憾,我想原因是:我在每个环节的时间以及紧凑性上把握不准,层次虽然比较清晰,但却对课堂的整体掌控力不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能让我琢磨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课。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73wmdx.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