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学反思 >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手机版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来源:博文吧 阅读:2.08W 次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1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并更多地拓展语用点。所以,我将本课时的目标设置为:

1、会认“猴、结、掰、扛”等12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生字。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理解故事内容,能看着插图基本完整地说出故事框架。

在备课的过程中,让我最纠结的莫过于对于识字环节。识字环节主要有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加随文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其中“掰、扛”随文)。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十分乐于表演。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试教的时候,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在本课中,我设置了以下环节:

1、读文,扫清字词障碍。文章中准确运用了动词,这几个生字,是孩子们平时很少见的,因此,我将生字学习的重点锁定在“抱扛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上。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去障碍游戏、边做动作边读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子对这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

2、读准多音字。我把孩子平时容易读错的“结”和“空”作为训练的重点,在读字、读词语中孩子的认字能力有所提升。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乐于参与。3。我抓住课文中“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几个词语,对孩子进行词句训练,让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再说一说。让一年级孩子初步感悟怎么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形象。

在评课的过程,在与同伴、导师交流过后,我发现自己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有所欠缺。在精读第一自然的教学中,“请你读出小猴子非常高兴的语气”,这个要求比较生硬,不能带动起孩子们的真实感受。除了指导朗读外,我认为我的识字环节也可以更加灵活一些,不需要集中识字,直接进入随文识字,孩子们更快地接触到课文,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课堂效率更高。我们一定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2

注重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一篇课文中,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形象直观的展示了“苹果、蛋糕、人物”等的图片,用以呈现“又()又()”的短语,学生通过看到图片就能想到“又大又红”、“又香又甜”、“又高又帅”这种形式的词语

2、做动作来感知生字“摘、扔、捧、抱、拍”的音、形、义,这样在做动作中认识生字,也就是在生活中认识生字,算是一种有效的实习方法,同样在想象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板书培养学生的思维。将课文内容以猴子下山形式,配上每一次下山的地点和对应的重点词语成现在学生面前,整个内容整体呈现出来,利用这样的板书,培养学生练习复述课文的能力,也就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开启。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3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一、由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

课文前4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中,重点指导第一自然段,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第一自然段中重点教学“又()又()”的词语,通过朗读“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让学生体会词语的`灵活运用。通过做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通过朗读,边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这样由细节到整体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为学生学习二至四自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迁移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的课文语言结构相似,这为语言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很重要。通过“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的句式反复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说完整,从而为他们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做铺垫。在学习中,还不断总结、提醒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迁移运用,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续编故事,培养表达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年级小学生内心充满想像,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学生表现出异样的兴奋,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编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这样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评价语言过于平淡,缺乏针对性,教学机智缺乏。今后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4

通过几天紧张的准备,我终于讲完了小猴子下山一课。可是自我感觉很糟糕,甚至比试讲的时候还要糟。我总结原因如下:

1、第一次讲优质课很紧张,虽然只有几个老师听课,可是还是紧张到忘记写题目。

2、准备不充分。有很多的环节需要再三斟酌,再三思量,需要找到多种方式来呈现,甚至需要实验很多次来验证哪个效果更好,可惜没有太多的时间。

3、教材把握不是很到位。由于这片课文是课外阅读课文,可参考的教案和资料比较少,在加上自己的经验较浅薄,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课堂的深度挖的也不是很够。

3、课堂教学环节过度、语言的衔接不成熟,很象常态课而不象优质课。语言的锤炼、环节的衔接还需要更加的磨练。总体感觉比较粗糙。

4、朗读指导不到位,没有找到多种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调动孩子阅读朗读积极性上我还要多下工夫。

总之通过准备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在师傅的帮助下算是完成了虽然自己完成的不是很出色,我的课堂还要多锤炼,我的思考还要更深入,我的教学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5

十分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三个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为期一周的时间,培训虽短,但从中学到的知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而最可贵的是通过学习别人的思路模式,把最精华的方法以讲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在这次讲课磨课过程中,首先要感谢二年组的老师们积极地配合,才使得讲课顺利完成,然后最要感谢的就是敖姐,敖姐每天都要听我们三个讲三节课,讲完课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评课,从导课,到课件的修改,再到亲身示范朗读,纠正评价性的语言以及最后对我们的鼓励这些细节问题,终于把我的课修改成形了,特别感动,再次谢谢敖姐,在这次磨课讲课中增强了自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我认清了自身不足,就此我对《小猴子下山》这节课谈谈体会: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动作的词,其细微的区别,孩子们很难掌握。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以动作示词义,再适时提出质疑:“为什么桃子不能用扛呢?”“玉米不能用摘?”等问题。孩子们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比划出来的动作,对词义理解得透彻一些。

在课堂中不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我太急于求成,忽视了大多数孩子的想法。在课堂上,我们觉得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而不是牵着他们走。

总之,透过这次学习和讲课,我收获了知识、经验与感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有了提高,明确了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培训所得,使自身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踏踏实实地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12721p.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