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教学资源 > 教师之家 > 教案模板 > 在山的那边教案及反思
手机版

在山的那边教案及反思

来源:博文吧 阅读:2.55W 次

篇一:(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案及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来品味揣摩语言,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2、难点: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

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2、导语:童处年时代,每个人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三、正课

1、朗读指导:怎样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课文。

5、探究质疑:

a、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b、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c、“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d、“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e、“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四、板书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仿照示例扩写句子。

例:海在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鹰在飞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本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整堂课来看,学生对大海和群山的象征意义体会很深入,从现实生活中列举事例,充分地理解了理想和困难的哲理。采用多种读课文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也还有很多今后教学中应改进的地方:

1、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2、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指导。

3、要采取多种手段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4、把重点语句板书出来,提醒学生注意。

篇二:《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背景分析

1、使用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2、教材分析

这首新诗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畏艰苦跋涉。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美,意蕴丰富,在诗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3、案例设计思想

通过“导入,学习新课,谈人生经历”这三大板块教学,使学生掌握本文的有关知识(字词积累,朗读技巧,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并能在反复朗读与交流的过程中体悟人生道理,树立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如“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学会正确朗读。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与探讨中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山”与“海”体味通往理想之路就要不畏艰苦跋涉的`道理,由此正确对待困难。

5、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体味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6、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7、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②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③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8、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9、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拥有梦想。梦想让我们无忧无虑,梦想使我们不畏艰难险阻,梦想公平地赋予每个孩子以权利。当城里的孩子在喧嚣的都市里做梦时,山里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呢?他们的想法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导入的同时伴随多媒体展示:一个孩子伏在窗口向远方眺远,远处是起伏的群山,东方有一轮红冉冉升起。字幕、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教师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_____ 诱惑( )_____一瞬间( )_____ ...

隐秘( )_____喧腾( )_____痴 想( )_____ ...

教师明确,学生识记:

凝成(nínɡ):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

诱惑(hu) .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

隐秘(mì) .

喧腾(xuān):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

痴想(chī):发呆地想。 .

2、听课文录音

师:请同学们一边听录音,一边划出节奏与重音。

3、全班齐读

4、学生自读,思考“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师:文中的“山”与“海”有什么象征意义吗?如果有,那它们象征什么呢?生1:“山”指现实的东西,“海”指诗人渴望见到的东西。

生2:“山”应该指困难,“海”指克服困难后的喜悦。

师:这两位同学都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很好,特别是第二位同学已基本揭示了“山”的象征意义,值得表扬。关于“海”的象征意义,还有同学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生3:我觉得“海”指的作者的理想。

师:很好。其实“海”就是象征一种理想,一种克服困难后所达到的光明境界。

(三)探究阅读。(投影出示问题)

1.师:“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一句中,“痴想有何作用?

生:沉默。

师:我们在分析“山”与“海”的象征意义时,几位同学都表现得不错,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也许你的错误还能引出别人的正确答案呢!

生1:说明“我”很爱幻想。

生2:这个词用在这里很准确。

师:你能具体谈谈吗?

生2:想了想,摇摇头,腼腆一笑。

师:没关系,请坐下来继续思考。大家看看,这个是不是在描写人物?生齐答:是。

师:人物描写方法有很多种,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3:心理活动。因为这个词中有个“想”字。

师:他在想什么?

生3:想知道山那边是什么.

生4:我觉得“痴”是描写神态的。

师:写出了“我”的什么神态?

生4:发呆、非常入神。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对“痴想”这个词的分析让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

很了不起。

生:一起鼓掌。

2、师:“我”经过努力,最终爬上了那个自以为可以看到海的山顶,“我”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哭着回来了。

生2:铁青着脸。

生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3、师:山“铁青着脸”是什么意思?

生1:山是青色的。

师:你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很高兴。我们还能不能更深入地挖掘它的含义呢?我们说文中的山已经不再是自然中的山,因为诗人已经赋予它象征意义了,它是困难的象征。人是面对困难时一般会出现什么心理呢?

生2:是不是写出了“我”当时失望和沮丧的心理?

师:大家说呢?

生齐答:对!

师:通过分析这句话,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诗歌的语言的确很凝练。简简单单一

个词,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它其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味。师:“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生1:妈妈说的那句话。

师:更准确地说,妈妈的那句话对我起了什么作用?

生2:妈妈的那句话给了我希望。

生3: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生4:给了我坚定的信念。

师:对,这粒种子实际上就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念。其实诗中有句话已经透露了这粒“种子”的含义,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1:山那边的海是用信念成的海。

师:为什么说“山那边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生1:因为只有具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越过高山,看到大海。

师:既然“山”已不再是山,“海”也不再是海,它们都有了另外的意思,你能否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出山海的象征意义?

生1:只有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师: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就是学习这首诗后我们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一定要做好与困难作斗争的准备。我们应该坚信,翻过无数座“山”,一定能看到“海”。

(四)学生质疑,集体讨论解决。

1、生:诗的结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沉默。

师:是什么东西在一瞬间照亮了你的眼睛?

生1:是大海。

师:“大海”是什么?

生1:是理想中的情景和境界。

师:能轻而易举达到理想的境界吗?

生:不能。要翻越无数座山。

生2:要克服无数个困难。

生3:要失望无数次。

师: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并走出黑暗的过程。黑暗的尽头是什么?

生齐答:是光明。

师:对,是光明。一个在黑暗中摸索了许久的人,当光明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1:高兴。

生2:愉快。

生3:惊喜。

生4:兴奋。

生5:激动。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21eex.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