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文学名著 > 佛学经文 > 经文 > 《本愿经》的重要性
手机版

《本愿经》的重要性

来源:博文吧 阅读:1.24W 次

本愿经在我国流行之盛,其情形可与金刚、弥陀、法华三经相提并论。下面是《本愿经》的重要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的色身,远远没有西医想象的那么简单,好像就只有物质。它其实有更高的层次。这次就从痛苦之身说起。

身体的奥秘,在于它不仅能记忆,而且能沟通。色身能沟通天地能量,法界能量。同时,过去的种种,都会记忆在身上。那记忆,不仅是脑袋能记忆,佛教讲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有记忆的功能。那如果过去发生的痛苦的事情,也会记忆在身上,而形成一股场。

比如有个故事。一姐妹,妹妹谈了一个男朋友后,因为分手,妹妹就自杀了,从此以后,姐姐就不再嫁人,一直单身,对恋爱婚姻充满着恐惧。后来才知道,在两岁时,姐姐四岁,父母离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阴影,从此她心中对男人就充满着恐惧,甚至怨恨。而这个怨恨的磁场,就一直留在身上,但同样的痛苦重复时,她内心就很挣扎,最后就自杀了。这个就是痛苦之身。

都是同样的挫折,比如离婚,或者另一方有外遇,有的人就受不了,要自杀。有的人就没有那么痛苦,为什么呢?这里面就有过去的痛苦之身。

我们讲业,业力可见吗?虽然看不到,但是却存在我们生命里。善业也好,恶业也好,都存在生命里。包括过去留下的阴影,也存在生命里。所以我提出一个大身体的概念,人的身体不仅仅是色身,而是色身外更大的部分。他会记忆过去的'喜怒哀乐,也会沟通天地能量,灵界的能量。

一个人过去自己造下的怨气,或者给别人造下怨气,怨气就不会消失,会留在法界中。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就是当一个人很郁闷,无助,低迷时,这个场就起了作用。这就是业障现前了。当一个人业障现前时,会失去理智,造出种种恶业来。

那痛苦之身是什么?就是想起一些事情,就很痛苦,很怨恨时,记得这个就是痛苦之身。你要去化解它,不能去逃避。因为你逃避不了,它一直存在,那要如何化解。念《本愿经》来忏悔。别人曾经给你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时,是因为你同样给别人造成伤害。用《本愿经》来忏悔,化解。同时,一定要修上供下施的法,这样子效果才更快。

要修行前,人格一定要健全,不能带着残缺,偏见,以及恶习来修行。人格不健全,修行容易修成精怪。真的修行人,对过去要没有怨恨,只有爱和悲悯。有个公案。

弟子问:师父,我已经忘记了过去让我痛苦的事情了。

师父说:错了,你忘不了的。你应该做到,当你想起那些事情时,你已经不再痛苦了。

一个人人格要健全,就要先健全这个大身体,让痛苦之身化解掉。如果造下很多恶业,那要怎么消除?不是想忘,就能忘记了,不是说能放下就能放下的。这里面有个外力的问题。所以先忏悔,然后念《本愿经》,同时多施食,点灯,上供下施都要。不要觉得冤亲债主是外在的,其实不是,他都是在我们大身体内。天地鬼神,就在我们大身体内。

有的人很痛苦,一直活在地狱之中,那就是他体内的阴暗磁场一直在起作用。所以地狱不需要死后才有,人活着,他体内阴暗磁场多,他就已经进入地狱了。念《本愿经》,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

要进入修行,和世俗人不一样的,是修行人要打开法界的磁场。那个磁场里头,就有过去生的恶业,就是那些记忆,都要清理干净。所以要修《本愿经》,我建议一定要供灯,上供下施,这些都要。禅宗也非常注重上供下施,和天地鬼神处理好关系。

拓展阅读:本愿经略说

立经题有七种,有依法立题、依人立题、依喻立题,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喻具足,大方广属法,佛属人,华严是譬喻。妙法莲华经,以法喻立题,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人法立题。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

地藏菩萨与南阎浮提的众生特别有缘,因为堕地狱的,多是我们南阎浮提的众生,若无地藏菩萨在地狱度众生,恐怕我们现在,还在地狱里受苦。

地藏菩萨有宏愿,要空地狱,是故一日三时(早、午、晚)在地狱中说法,众生闻法,便种善根,善根萌芽,即自知己罪,知道要忏悔,一忏悔,地藏菩萨便送其出地狱,我们都是仗地藏菩萨的神力,能早日离地狱,生到人天路上,地藏菩萨对我们都是有恩德,我们应该要了解这部经。

现在先解释地藏二字。

一切佛菩萨,都是以德立名,如阿弥陀佛,自性是弥陀,见自性时,自性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便是无量光,自性不生不灭,便是无量寿。

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以德立名,释迦解作能仁──能作佛事,仁济众生;牟尼称为寂默──寂然不动,默契真理。能仁属悲,寂默属智,释迦佛以悲智之德而立名。

地藏又如何?地即心地,心如大地,大地含藏宝物,心地含藏三宝:心之性是佛宝,心的智慧是法宝,心的无为妙行是僧宝。心地亦含戒定慧三宝,亦有慈悲喜舍之宝,是故名为地藏。

地,能生万物,能舍万物,能生能舍,利益有情。心地能生万法,所生之法,也是利益有情。从心地而布施,布施的功德,不是由心地享受,是由众生享受,从心地而持戒,持戒的功德利益众生,从心地生禅定,禅定的福,也是利益众生,所以心地能生一切法,利益有情。

心地含藏无量功德,所以名为地藏。

寒山诗云:‘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三世佛都是从心地而生。

六十卷华严经,其中一首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一切如来,都是由心所造。

地藏菩萨明白了心地,从心地中出生过去、现在、未来佛。心地出生三世佛,心地含如来藏。

十六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能作佛,心就是佛,若心不是佛,心不能作佛。例如馒头是面粉,所以面粉可以作馒头,馒头不是泥土,所以泥土不能作馒头。

因此,地藏菩萨不简单,地藏菩萨证穷心地,出生如来,所以名为地藏。

菩萨,菩是菩提,萨是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有情即是众生。欲想度有情(众生),一定要以菩提(觉),欲想得菩提(觉),一定要空众生,众生空,然后方能见菩提(觉)。

自己也是众生,度自己的众生空,得菩提,是为声闻缘觉的菩提,度一切众生空,得菩提,是为诸佛菩萨的菩提,亦名为无上菩提。

地藏度一切众生空,得无上菩提,故称为菩萨。

地藏菩萨昔日所发的愿,称为本愿,在经文中,有四处讲明,都是要度空地狱众生,然后证菩提,虽然地狱现在还未空,但功德已成就。

愿无古今,发愿是一次,但数数成就,如今生发愿出家,生生世世也会出家,愿是一,行是多,愿是埋(发愿出家是理),理只有一个,出家是事,事属相,相则多。愿从心发,心遍十方,愿亦遍十方,心无古今,愿亦无古今,愿是一,从愿起行,其行则多。

如发愿布施贫穷,发愿是一次,但布施是无限次,若有一次不布施,便是遗背本愿。

本经有三个名:1地藏本愿,2地藏本行,3地藏本誓力经。

地藏菩萨从愿起行,有二,一是自利行,二是利他行。为自己求福而布施是自利行,为一切人得福而布施,是利他之行。

从愿起行,由行得力,如布施一次,福力不大,布施百千万亿次,福力则大,地藏菩萨的愿是度生之愿,行,是利生之行,度众生多,神力则大,以无边的神力,能度空地狱,能度三途的众生,离三途苦,得人天乐,是故从愿起行,由行得力,有力能满本愿。地藏菩萨发愿度空地狱,不单在南阎浮提,他方世界的地狱,亦分身度空。

经,即契经,佛说法,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根机。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此乃人题,唐指武则天时代,三藏指经、律、论。经藏诠定学,定即心也,明心得定,律藏诠戒学,修行以戒为本,行住坐卧不可离开戒,参禅入定也不能离戒,戒是修行之根本;论藏辨别邪正,断疑生信,论藏不是佛所说,是菩萨所造,如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龙树菩萨造大智度论,永明寿禅师造宗镜录,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

藏即藏也,经藏藏定学,律藏藏戒学,论藏藏慧学,修行不离戒定慧三无漏学,令我们不漏落生死。

任何一位出家人,都是持戒、修定、修慧,三学具足,即了生死。

凡出家人都称为沙门,沙门是梵语,华语勤息。出家人不可以懒惰,所谓睡不足、食不足、穿不足,称为三不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如救头燃,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放逸即懒惰。

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息心达本源,解无为法,故号为沙门。’沙门是修无为法,不是修有为法,无为法无生无灭,不落生死,有为法有生有灭,漏落生死。

实叉称为学,难陀称为喜,此位尊者勤学三藏,法喜现前,故名学喜。曾先后翻译华严经及本愿经。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foxuejingwen/jingwen/yxy1x1.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