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文吧 > 作文 > 单元作文 > 四年级上册作文 > 如何写动物观察日记
手机版

如何写动物观察日记

来源:博文吧 阅读:2.91W 次

同学们,大家喜欢小动物吗?是否观察过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写动物观察日记,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观察小猫_动物观察日记【1】

今天一大早,我拍了拍手掌,我家的新成员——淘淘,立即从某角落冒了出来,看牠全身黑不溜秋的,我决定,给牠洗澡。

说干就干,我倒了一盆温水,捉来淘淘,一开始打湿牠身子的时候,牠死活不肯让我洗,还溅了我一身水,可一打了肥皂,牠立刻温顺起来,像一朵温和的小云。牠喵喵地叫着,好像在说:“主人,这滑滑的是什么东西呀?抹到身上又有什么用呢?”我用小手慢慢替牠把脏了的毛都搓干净,又用水把牠冲得干干净净,用毛巾把牠擦干,小猫用小爪子碰了碰我的鼻子,好像和我说谢谢呢!

镜子前的我,全身都湿透了,汗水和脏水混杂在一起,从我额上落下来,显得十分狼狈!

通过这件事,我收获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一定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我的小蜗牛_动物观察日记【2】

我的家里有两只可爱的蜗牛,大的叫蛋糕,小的叫牛奶。

蜗牛是软体动物,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大的,一对小的。大触角上有一对小黑点,那是它的眼睛。嘴像八爪鱼的吸盘,身上还背着一个螺旋形的“房子”。它平时用腹足爬行。蜗牛平时爱吃:生菜、菜瓜、洋白菜、大白菜等各种绿色蔬菜。

两只蜗牛经常在一起打斗,大蜗牛用触角顶小蜗牛的触角,小蜗牛也不甘示弱的顶回去。当两个触角碰到一起的时候,又都快速的缩到头里。就这样,它们的战斗就开始了。有时候,小蜗牛爬到大蜗牛的壳上,大蜗牛带着它“环游世界”。平时,它们还和我捉迷藏呢,让我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它们。原来它们俩躲在菜叶的下面说悄悄话呢!

这两个小伙伴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情,但是它们的感情却越来越好。有了它们的陪伴,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观察小蚂蚁_动物观察日记【3】

暑假到了,妈妈说蚂蚁能运输比它自身体积大几倍的食物。因此我想做个实验。

今天,我在我家墙脚放了一块小土豆,为了不惊动蚂蚁,我藏在我家墙边探着头望。过了几分钟,一只小蚂蚁过来了,在土豆周围爬来爬去,想运走土豆,可惜自己运不动,蚂蚁就自己爬走了,这时候我心想:蚂蚁可能放弃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一群蚂蚁爬过来了,我总算知道为什么蚂蚁要爬走的原因了,是去找帮手一起来搬运土豆。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起了一场大风,就在这时,蚂蚁们走的很慢,我想: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终于爬到了土豆旁边,这群蚂蚁围着土豆爬上爬下。我想:这所有的蚂蚁的体重加起来都没有土豆重,这群蚂蚁搬得动吗?我张大眼睛盯着土豆,没想到土豆竟然慢慢的被移动了,蚂蚁们齐心协力搬着土豆回了洞。

啊!团结的力量真大!

乌龟观察日记400字【4】

我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乌龟。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看看它。

它有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眼里充满了生机,就像两颗钻石一样,头上花花绿绿的条纹,犹如一根根彩带,再看看腹部上面的条纹,略显粗些。背上披着的大盔甲,这可不是一般的壳,它十分坚硬,能很好的保护自己。瞧!还有短小的手、脚、尾巴,多么惹人喜爱。

午餐时间到了,我拿着食物去喂小乌龟,它正在水里爬来爬去,甚至沿着玻璃缸边沿往上爬,一见我拿着食物,立马下去转来转去好像在说:“我要食物,我要食物。”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往缸里倒了些食物,这时它津津有味地吃着大餐,食物漂浮在水面上,一口一个,看到就吃,生怕有人跟它抢似的,不一会儿食物全部进了乌龟的肚子。

吃完了午饭,就该活动活动了,我捧着缸到平地上,再轻轻地抓出小乌龟放到地面上,刚开始它不是很适应新环境,把身子缩进壳里。不一会儿,它探出了小脑袋打量了一下四周后,慢慢散起步来。后来,应该是熟悉了新环境,就开始调皮起来,东爬爬,西爬爬,四处乱闯。别说乌龟爬得慢,有时快起来时让你大吃一惊,有时还会藏起来,让我找得满头大汗。经过几次教训后,后来每次帮它找游戏场所时,都会经过慎重的选择。

这就是我的小乌龟,生气勃勃的小乌龟,它是我永远的好伙伴。

观察动物日记300字【5】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弟弟一起到楼下玩,我看到路边的岩石下有很多的蚂蚁,旁边还有很多的蚂蚁窝,我走到一个蚂蚁窝前发现,有几只红蚂蚁、黑蚂蚁、还有身上有一半黑色一半红色的蚂蚁,它们全是散开的`,好像它们都在寻食。一只只红蚂蚁真好玩,我正准备用一片树叶把几只蚂蚁拿到家仔细观察,蹲下身我发现它们的嘴里,都叼着食物正要回家喂给小宝宝们,我很不忍心把它们们拿回家,因为我也有一个弟弟,就像我和爸爸、妈妈一样照顾弟弟。

我看到这些蚂蚁总是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它们为什么不去更远的地方寻食呢?我想,它们是怕别的动物攻击自己才不敢去更远地方寻食吧!所以,红蚂蚁也有怕动物的本领,关于红蚂蚁的知识我也不知道更多,请大家多看书,才会收获多。

观察小蜜蜂【6】

我是一只小蜜蜂,观察小蜜蜂的日记。我们蜜蜂是过群体生活的。在一个蜂群中有三种蜂: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几千到几万只工蜂。我就是这千万工蜂一。

我的母亲就是蜂王,它的身体最大,几乎丧失了飞行能力。这没有关系,它有千千万万个儿女,我们可以供养它,也算尽了孝道吧!在我的家族中,只有蜂王可以产卵,它一昼夜能为我们生下1。5万到2万个兄弟。蜂王的寿命大约是三年到五年,在我们家族中它可以说是寿星了。

在蜂群中还有一种蜂叫雄蜂,它和我们大不相同,它“人高马大”身体粗壮,翅也长。它的责任就是和蜂王交尾。交尾之后,它也就一命呜呼了。要说家族中数量最多,职责最大的还是我们工蜂。我们是蜂群的主要成员,工作也最繁重:采集花粉、花蜜,酿制我们的“口粮”、哺育我们的弟弟们、饲喂我们的母亲、修造我们的房子、保护家园、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别看这样,我们的身体是非常弱小的,我们的寿命也只有六个月,就像天空的流星一样——一闪即逝,仅有一点儿时间去闪耀自己的光辉。

我们蜜蜂是自然界里最勤劳的了。开花时节,我们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蜜是很难酿的,我们要酿一公斤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如果我们的蜂巢同采蜜的花丛距离一公里半,那么我们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45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看样子,我们的功业并不次于“阿波罗号”呢!虽然我们采蜜难,但每年一窝蜂都能割几十斤蜜。在广东的同族们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如果动物世界也有组织的话,那么我们蜜蜂一定能获得“最热爱劳动奖章”。

也许您要问: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你们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里开花流蜜呢?告诉您吧,我们有很多“侦探”,派它们去侦察,回来再把结果告诉同伴,我们的“语言”就是舞蹈。

我们的家族就是这样。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不必担心,我们还有兄弟,还有接-班人。它们会像我们一样继续劳动。我们的家族就这样不断繁衍下去。

动物观察日记【7】

今天我在奶奶家的门口看见了几只蜗牛,便想到科学作业让我们观察小动物,于是我就把这几只蜗牛带回家观察。

蜗牛的头上长着直直的触角。它圆圆的眼睛似乎长在直直的触角上。它的背上背着一个又圆又大的“房子”,卷成圆圈的花纹印在蜗牛大大的“房子”上。它没有可以活蹦乱跳的脚,它只能慢慢的往前爬。

我打算让所有蜗牛比一场爬行赛,距离只有两格瓷砖格子。蜗牛刚开始方向感都还可以。可是过了一会儿,蜗牛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前进,有一只蜗牛往左爬行,一不小心,它掉到台阶下去了。我连忙跑下去,心里在为它担心:它会掉下去摔死吗?等我到了台阶边,我看到它淘气地贴在台阶的边沿上爬。我慢慢把它们的拾起来,装进了瓶子里的小水池里。

观察日记动物小鸡【8】

大家都说小鸡很可爱,但它是怎样出生的?又是怎样一个过程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爸爸走进养殖厂。

哇养殖厂里的鸡蛋可真多呀!我和爸爸精挑细选,挑了半天,从一堆鸡蛋里挑了20只个头最大的种鸡蛋,准备拿回家孵小鸡。回家后,我和爸爸用旧鱼缸做了一个保温箱,我亲手把这二十个种鸡蛋放进保温箱。我想:小鸡孵出来一定毛绒绒很可爱吧!我真期待小鸡快点出生啊。听奶奶说:“孵到15天的鸡蛋放在温水里会上下跳动。这件事是真的吗?我想验证一下。我把正好15天的鸡蛋放在温水里,过了一会儿,鸡蛋果然在温水里上下跳动。真的好神奇啊!一天我正在写做作业,突然听到了“叽叽”的声音,我想:难道小鸡出壳了?我来到保温箱前看见一只“丑八怪”正在盯着我看呢!看见这样的“丑八怪”我扑哧一声笑了。可小鸡是怎么破壳的我一点也没看到,我决定要看个究竟,于是我搬了把椅子放在保温箱前等第二只小鸡出生。哎呀,孵小鸡可真不容易呀!我足足等了40分钟才把第二只小鸡等出来。先是看见圆圆的蛋壳被要出生的小鸡用嘴啄了个小口,接着一小口,一小口的把四周的蛋壳也啄出小口,只听“咔嚓”一声,小鸡的头从壳里钻出来了,也“叽叽”的叫着。咦?这只怎么还是“丑八怪”。紧接着一只只小鸡也陆续破壳了,有的在呼吸新鲜空气、有的好像还要睡会儿、还有的好奇的东张西望,好玩极了。可我心里暗暗想:孵出这么多小鸡怎么就没有我喜欢的毛绒绒的小鸡呢?每只都是“丑八怪”。我愤愤地说:“爸爸,我要的不是这些“丑八怪”,别人家的小鸡毛绒绒的可漂亮了!爸爸笑着说:“它们明天就会像你说的那样了。爸爸会变魔术哦!”第二天我果然看到了毛绒绒的小鸡,可真可爱!

这就是我观察到的小鸡,是不是很有趣?

本文链接:https://www.bowenba.com/danyuanzuowen/sishangce/q4wro4.html

Copyright © 2024. 博文吧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20210251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